万方医学网

肝纤维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损伤与修复所导致的病理改变,表现为肝内细胞外间质成分过度异常沉积,并影响肝脏的功能,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早期肝纤维化过程在医学上被公认为是可逆转的,因此,如果能够方便、准确地诊断出慢性肝病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医生即可监测患者的病情发展,通过及时治疗和干预,可延缓甚至阻止病情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对慢性肝病的防治及预后评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目前,肝纤维化的诊断“金标准”仍然为肝穿刺活组织检查(Liver Biopsy)。但因其有创性、有潜在风险、存在取样误差和结果判读误差、可重复性差等因素而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近年来,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发展迅猛,肝纤维化和脂肪变的定量诊断技术也日趋成熟。2003年法国研究者开发出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技术(Transient Elastography, TE),通过测定肝组织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 LSM),可无创、定量地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大量临床研究表明,LSM检测与“金标准”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相比较,具有极高的相关性及一致性。

FibroTouch是瞬时弹性成像技术的最新产品,通过B超影像引导精准定位,可同时完成肝脏LSM值及脂肪衰减参数(Fat Attenuation Parameter, FAP)的测定,实现了对肝脏形态学、纤维化程度和脂肪变程度的精确评估。目前其已在国内临床机构广泛使用,展示出优异的诊断性能,并已获得一系列临床研究的支持与认可。

为了进一步促进TE技术的临床研究与应用,造福中国庞大的肝病患者人群,我们特精选了近期国内外研究者发表的四篇涉及TE技术应用于肝病诊疗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并邀请国内肝病诊疗领域的四位顶级专家进行专业点评。通过万方医学网平台推送给各位临床医生和研究者,与您一起分享肝病无创诊断新技术,争取实现慢性肝病的早筛查、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共同推动中国慢性肝病的诊疗与管理进程!

精选学术论文及点评Volume 2

[1] Prevalence and Severity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Non-Obese Patients: A Population Study Using Proton-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标题:非肥胖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与严重度:一项应用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进行的人群研究

作者:Wei JL, Leung JC, Loong TC, Wong GL, Yeung DK, Chan RS, Chan HL, Chim AM, Woo J, Chu WC, Wong VW.

摘要: 目的:有研究表明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非肥胖患者可能弭患更严重的疾病。本研究旨在研究非肥胖患者中NAFLD的流行病学与严重度。方法:从香港政府的人口统计数据库中随机选取911名社区受试者,分别使用质子核磁共振和瞬时弹性成像评估肝内甘油三酯(IHTG)含量和肝纤维化程度。使用亚洲体质指数临界值25 kg/m2来界定非肥胖NAFLD。结果:非肥胖受试者和肥胖受试者的NAFLD患病率分别为19.3 %和60.5 %(P<0.001)。与肥胖NAFLD患者相比,非肥胖NAFLD患者的IHTG水平基本相同(中值分别为9.8 % vs. 9.9 %;P=0.100),但细胞角蛋白-18(CK-18)片段(149 vs. 182 IU/l;P=0.019)和肝硬度(4.6 vs. 5.6 kPa;P<0.001)水平较低。在非肥胖患者中,人含patatin样磷脂酶域3(PNPLA3 rs738409)基因的G等位基因比肥胖NAFLD患者更为常见(78.4 % vs. 59.8 %;P=0.001)。肥胖、高血红素A1C、胰岛素耐受、高鸟氨酸血症和PNPLA3 G等位基因均为非肥胖受试者的独立因素。即使在血糖量正常的非肥胖受试者中,NAFLD患者对胰岛素的耐受也更强(胰岛素耐受的平均稳态模型评估值:2.0±1.0 vs. 1.1±1.1;P<0.001)。结论:五分之一的中国非肥胖普通人群患有NAFLD。非肥胖NAFLD患者并没有弭患脂肪肝或晚期纤维化风险。对于具有晚期纤维化风险因素的患者,例如代谢综合征和PNPLA3 G等位基因携带者,应评估其是否患者严重的NAFLD。

点评︽点击收起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较为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与肥胖、代谢综合征及心血管疾病都密切相关。NAFLD在肥胖患者中较多见,但于2014年发表的国际性研究指出,与肥胖患者相比,非肥胖患者NAFLD可能会有更为严重的组织性炎症及更高的死亡率,虽然这项研究中只有小部分人进行了肝组织活检,会带来结果的偏差,但却提示了对于非肥胖患者弭患NAFLD的风险、严重度及预后关注的重要性。

本文从香港政府的人口统计数据库中随机选取911名社区受试者进行非肥胖患者NAFLD的流行病学与严重度的研究,这些研究对象均为18岁及以上,经MRI排除了恶性肿瘤或其他禁忌证,并将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丙肝、继发性脂肪肝、明显饮酒习惯及肝脏失代偿期的患者排除在外。以亚洲的体质指数(BMI)25 kg/m2作为临界值分为非肥胖和肥胖两个受试组,分别使用质子核磁共振和瞬时弹性成像评估肝内甘油三酯(IHTG)含量水平和肝纤维化程度。质子磁共振(1H-MRS)和瞬时弹性成像均是非侵入性肝脏疾病评估工具,1H-MRS对于肝脏脂肪变性的组织学评估有很好的重复性,通过1H-MRS测量肝内IHTG的含量来诊断脂肪肝,IHTG 5%被用于作为脂肪肝诊断的临界值;瞬时弹性成像可以进行肝脏硬度测量(LSM),可以较准确地评估肝脏的纤维化程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1H-MRS,在非肥胖受试者中NAFLD的患病率为19.3 %,而肥胖受试者中的发病率为60.5%,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与肥胖NAFLD患者相比,非肥胖NAFLD患者的细胞角蛋白-18片段(149 vs. 182 IU/l;P=0.019)和肝硬度(4.6 vs. 5.6 kPa;P<0.001)程度均较低,这说明非肥胖人群肝脏疾病的严重度处于较低水平。在非肥胖NAFLD患者中,人含patatin样磷脂酶域3(PNPLA3 rs738409)基因的G等位基因比肥胖NAFLD患者更为常见(78.4 % vs. 59.8 %;P=0.001),其余代谢性的因素包括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及高尿酸血症。胰岛素抵抗在NAFLD患者中非常常见,即使是BMI和空腹血糖正常时也会出现。瞬时弹性成像结合其他肝脏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如ALT/AST比值、AST与血小板比值指数、FIB-4和BARD评分,获得的结果对于非肥胖和肥胖NAFLD患者,晚期肝脏纤维化的发生比例相似。通过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是与LSM程度唯一相关性的因素。

本研究的结论指明五分之一的中国非肥胖普通人群患有NAFLD,患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非肥胖NAFLD患者的脂肪性肝炎或晚期纤维化风险并不高,无须全面的筛查。但对于具有晚期纤维化风险因素的患者,例如代谢综合征和PNPLA3 G等位基因携带者,应评估其是否患有严重的NAFLD。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只使用1H-MRS诊断NAFLD,而非肝组织活检确诊;除了PNPLA3,未考虑非肥胖患者易患NAFLD的其他基因;只纳入了中国人作为研究对象,其结果不一定适用于其他人群。总之,本文是使用质子核磁共振成像和瞬时弹性成像对于非肥胖NAFLD患者流行病学和严重度的大样本量研究,其研究方法及结果较为客观和科学,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陆伦根    主任医师、教授

︽点击收起

[2] Screening diabetic patients for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with controlled attenuation parameter and 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标题:用受控衰减参数和肝硬度值筛查糖尿病患者是否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作者:Kwok R, Choi KC, Wong GL, Zhang Y, Chan HL, Luk AO, Shu SS, Chan AW, Yeung MW, Chan JC, Kong AP, Wong VW

摘要:目的 II型糖尿病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重要风险因素,但在现行指南中,关于糖尿病患者是否应接受NAFLD筛查的建议互相矛盾。因此我们研究了用FibroScan筛查糖尿病患者的策略。

设计 来自社区诊所和医院门诊的患者在糖尿病治疗中心用FibroScan测量受控衰减参数(CAP)和肝硬度值(LSM),以评估肝脂肪与肝纤维化。探头特异性的LSM临界值可用于检测晚期纤维化。

结果 在1918名接受检查的患者中,1799名患者(93.8 %)具有有效CAP,1884名患者(98.2 %)具有可靠LSM(1770名患者使用M探针,114名患者使用XL探针)。CAP和LSM升高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2.8 %(95 %置信区间70.7 %至74.8 %)和17.7 %(95 %置信区间16.0%至19.5%)。根据多变量分析,CAP升高与女性、高体质指数、甘油三酯、空腹血糖、丙氨酸转氨酶(ALT)和未使用胰岛素有关。LSM升高与长期糖尿病、高体质指数、ALT升高、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有关。94名患者(80 %患者的LSM升高)接受了肝活检:56 %患者患有脂肪性肝炎,50 %患者患有F3-4级肝纤维化。

结论 在糖尿病患者中,NAFLD和晚期纤维化的患病率较高。尤其肥胖和血脂异常患者的风险更高,应接受肝脏健康情况评估。本研究的数据支持II型糖尿病患者接受NAFLD和/或晚期纤维化筛查。

点评︽点击收起

脂肪肝和II型糖尿病都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的代谢综合征的重要表现,均伴有营养不均衡、肥胖和运动不足等共同的环境因素。尽管两者之间有鸡卵之争,但多数认为先有脂肪肝后有糖尿病,即脂肪肝是糖尿病的基础,糖尿病又加重脂肪肝的发展,后者又促进糖尿病并发症(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目前认为,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不是因为糖尿病,而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因此,预防II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除了有效控制血糖外,防治脂肪肝的发生与发展至关重要。遗憾的是,II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应接受脂肪肝筛查的建议仍互相矛盾。究其原因可能与脂肪肝诊断工具的可靠程度有关。目前诊断脂肪肝的手段主要是B型超声多普勒(B超),由于机器分辨率的差异、操作者的认知度不同,脂肪肝的有无和程度误差率很高,导致诊断的可信度降低,尤其是研究结果大相径庭。

最近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团队,采用西方国家通用的FibroScan筛查糖尿病患者的受控衰减参数(CAP)和肝硬度值(LSM),以评估II型糖尿病患者肝脂肪变与肝纤维化的程度,取得了非常有价值的结果。即:①FibroScan是一个客观量化的评估肝脂肪变与肝纤维化程度有用的工具,能够有效地筛查II型糖尿病患者的CAP(93.8%)和LSM(98.2%);②II型糖尿病患者的脂肪肝和晚期肝纤维化的患病率较高(分别为72.8 %和17.7 %),LSM升高的患者肝活检提示半数以上存在脂肪性肝炎和F3-4期的肝纤维化;③伴随肥胖和血脂异常的患者风险更高,应接受FibroScan的随访和评估。

这项研究提示,II型糖尿病患者有较高的肝脂肪变与严重的肝纤维化,应引起重视;FibroScan是一个非常好的客观量化诊断肝脂肪变与肝纤维化的工具。但该研究还需要更大的样本前瞻性观察总结,如果能与B超或CT对比研究可能更有说服力,对临床可能更有指导意义。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老年消化科   王炳元   主任医师、教授

︽点击收起

[3] Liver stiffness plus platelet count can be used to exclude high-risk oesophageal varices

标题:肝硬度加血小板计数可用于排除高危食管静脉曲张

关键词:Cirrhosis, elastography , hepatitis C virus , portal hypertension , surveillance

作者:Ding NS, Nguyen T, Iser DM, Hong T, Flanagan E, Wong A, Luiz L, Tan JY, Fulforth J, Holmes J, Ryan M, Bell SJ, Desmond PV, Roberts SK, Lubel J,, Kemp W, Thompson AJ.

摘要:背景/目的:对于通过瞬时弹性成像术诊断出的代偿性肝硬化患者而言,推荐以内镜检查的方式筛查高危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OV),其中瞬时弹性成像术可鉴别数量日益增加的未罹患门静脉高压的肝硬化患者。采用肝硬度测定(LSM)±血小板计数,制定简单的临床规则来排除Child–Pugh A级肝硬化患者中高危GOV的存在。方法:对通过瞬时弹性成像术(LSM >13.6 kPa)诊断为Child–Pugh A 级肝硬化且接受了胃镜筛查的71名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采用一种以LSM ±血小板计数进行判断的预测模型来排除高危GOV(直径>5mm以及/或者存在高危特征)的存在,采用两家独立中心的第二组队列(200名患者)进行验证。结果:训练和验证队列中各有10名(15%)和16名(8%)患者存在高危GOV,与LSM和Pl计数有关(P<0.05)。根据LSM和Pl计数建立的这种复合模型在排除高危GOV方面的准确性高于单独采用其中任何一种参数进行评估(训练队列AUROC:对于LSM,0.87 [0.77–0.96] vs. 0.78 [0.65–0.92];对于血小板,0.71 [0.52–0.90]),培训和验证队列中,同时满足LSM ≤25 kPa和Pl ≥100的患者中,NPV为100%。共计107名(39%)患者满足这一标准。结论:在临床实践中,可综合应用LSM ≤25 kPa和Pl ≥100来排除Child–Pugh A级患者中高危GOV的存在。

点评︽点击收起

Liver stiffness plus platelet count can be used to exclude high-risk oesophageal varices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导致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此,明确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状态和出血风险,进而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虽然胃镜检查、肝静脉压力梯度测定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具有良好的评估价值,但作为有创性操作,实施上述检查的限制条件较多,且患者的依从性较差,临床上迫切需要寻找简便易行且准确性较高的手段来及时监测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并评估其出血危险性。瞬时弹性成像技术作为评估肝脏纤维化、硬化及门脉高压程度的非侵入性检查手段,具有简便快捷、安全性和耐受性高的特点,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其研究也越来越多。

来自澳大利亚的Ding等学者发现肝脏硬度值和血小板计数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高风险组与低风险或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是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高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在此基础上,他们将肝脏硬度值和血小板计数联合起来,肝脏硬度值小于25kPa和血小板计数大于100×109/L设定为阈值,针对肝硬化Child-Pugh A级患者,建立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无创性预测高风险食管胃静脉曲张模型。该模型对于高风险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阴性预测值高达100%,与肝脏硬度值或血小板计数单一指标预测方法的相比,可作为一种更准确、有效的筛查方法。并在肝硬化Child-Pugh A级患者的独立大样本中得到了进一步验证,该研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前已有不少研究表明,通过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检测的肝脏硬度值在祛除肝脏严重炎症与黄疸等情况下,可较好反映肝脏纤维化、硬化乃至门脉高压的的程度。血小板减少是多数肝硬化患者脾功能亢进的重要表现之一,对于临床筛查肝硬化也具有一定的价值。因此,将两者结合起来,可提高预测的效能,该研究也证明了这一推论。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该研究对象半数以上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肝硬化,且只纳入Child-Pugh A级患者,因此,该模型对于其他病因以及Child-Pugh B级、C级肝硬化患者的价值有待进一步验证。

总之,瞬时弹性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无创、可定量、重复性较好的诊断技术,适当联合其他实验室指标,有助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风险程度的预测,其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关注。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肝内科   韩涛   主任医师、教授

︽点击收起

[4] Valid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rediction models in the era of antiviral therapy

标题:抗病毒治疗时代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预测模型的验证

作者:Jung KS, Kim SU, Song K, Park JY, Kim DY, Ahn SH, Kim BK, Han KH.

关键词:Hepatitis B vims, Chronic hepatitis B,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 Cirrhosis.

摘要:一些风险预测模型可预测乙肝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并可得到较好的预测结果。但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后,这些模型的预后作用需要接受验证。2006年至2011年间,本研究招募了慢性HBV感染患者,但排除具有HCC史或肝功能失代偿的患者。患者在纳入时应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测量肝硬度(LS)。本研究评估了传统的HCC预测模型(CU-HCC、GAG-HCC、REACH-B和LSM-HCC评分)和改良的REACH-B(mREACH-B)评分,REACH-B评分中整合了LS值,以代替血清HBV-DNA水平。进行分析的1308名受试者的中位年龄为50.0岁(883名男性)。随访期间(中位随访时间75.3月),125名患者(9.6 %)出现HCC。mREACH-B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s,可预测3年/5年HCC发展)最大(0.828/0.806),与LSM-HCC(0.777/0.759)、GAG-HCC(0.751/0.757)、REACH-B(0.717/0.699)和CU-HCC(0.698/0.700)评分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mREACH-B相比,均有P<0.05)。当从REACH-B评分公式中排除血清HBV-DNA水平这一因素后,预测3年/5年HCC进展的AUROCs反而提高了(分别从0.717/0.699转变为0.757/0.732)。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n=848)中,mREACH-B评分预测3年/5年HCC进展的预后作用优于其它预测模型。但在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n=460)中,mREACH-B评分的预后作用与其它预测模型基本相同。

结论:mREACH-B评分的预后作用优于传统模型。接受抗病毒治疗后,应慎重考虑mREACH-B评分中是否应整合血清HBV-DNA水平这一因素,并根据纤维化负担有效评估个人的风险。

点评︽点击收起

最近,在国际影响力较大的《Hepatology》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抗病毒治疗时代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预测模型的验证》的论著,该研究从2006年—2011年5年间,纳入了1308名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已经诊断的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和肝功能失代偿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除外],进入研究队列的患者均应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测量了肝脏硬度(LSM)。应用传统的HCC预测模型(CU-HCC、GAG-HCC、REACH-B和LSM-HCC评分)和改良的REACH-B(mREACH-B,mREACH-B评分中整合了LSM值,以代替血清HBV-DNA水平)评分,对这1308名慢性乙肝患者进行了HCC发生的预测评估。结果显示mREACH-B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s,可预测3年/5年HCC发展)最大(0.828/0.806),与LSM-HCC(0.777/0.759)、GAG-HCC(0.751/0.757)、REACH-B(0.717/0.699)和CU-HCC(0.698/0.700)评分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mREACH-B相比,P<0.05)。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n=848)中,mREACH-B评分预测3年/5年HCC进展的作用优于其他预测模型。但在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n=460)中,mREACH-B评分的预后评估效果与其他预测模型相同。

该研究与以往的研究不同之处在于,考虑到在普遍应用了强有力的抗病毒治疗后,血清HBV DNA水平的作用在预测HCC发生的模型发生了变化,由于抗病毒药物的作用,大多数慢性HBV感染者均有持续的病毒学应答,血清HBV DNA的水平不能够有效地反映出作为危险因素在预测模型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过去对于肝硬化的判断主要基于临床和超声影像的证据,二者均有相当的主观性。而肝活检病理检查则因为其侵入性操作和病理变化的不均匀性限制了它的实用性。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在测量肝脏组织硬度方面逐渐成熟、稳定的应用,使得早期对HBV感染患者肝脏组织纤维化的发生、发展量化评估有了方便、可行,能够普遍成为可能。在HCC的发生演进过程中,肝组织纤维化乃至形成假小叶发展至肝硬化这一系列的病理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抗病毒治疗成为HBV慢性感染者治疗常规的时代,通过应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测量肝脏硬度对于慢性HBV感染者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感染科   韦嘉   主任医师、教授

︽点击收起